йչ
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新研究对卒中患者取栓后血压管理提供标准依据

2022-11-01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白进 记者张强)脑卒中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首位病因。如何通过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最大化程度改善患者预后,一直是全球脑卒中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获悉,该校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下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提供了高级别证据支持,有望改写诊治指南并指导临床实践。10月28日,该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杂志主刊在线发表。

  刘建民介绍,尽管90%以上脑卒中患者可通过机械取栓获得血管的成功再通,其中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遗留残疾甚至死亡。血压管理是围术期管理措施中能够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最重要的一项。根据国际和国内诊疗指南,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收缩压控制在<180mmhg范围都是合理的,但究竟是按正常人理想血压标准强化降压(<120mmhg),还是控制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140—180mmhg),仍然存在争议。

  据介绍,该项历时4年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成功开通血管后,强化降压治疗可导致患者不良事件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从47.5%上升至60.8%,预后不良的患者比例明显上升。

  刘建民表示:“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卒中患者取栓之后的血压管理提供了标准依据,尤其是标定了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这个安全下限,对围术期临床治疗意义重大,也为未来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由于该项目是基于国人取栓术后管理开展的大型临床研究项目,其结果对欧美人群是否具有相同影响尚未明确。因此,项目组正准备启动第二阶段研究。届时,项目组将联合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多个中心,继续探索取栓术后血压管理的最佳目标,为提高全球缺血性卒中取栓疗效贡献最高级别科学证据。

编辑:侯敏

最近热门

  •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大大提升服务水平,不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码上办,...
  • 9月4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商报社、中国商界杂志社主办的携手向未来、责任勇担当2022新时代中国商界社会责任论坛在京顺利举办。 论坛大会上,来自社会公益、文化传媒、乡村振...
  • 7月31日,豫知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重点推进的品牌项目知豫商城,上线仪式在北京河南大厦举行。这也意味着国内首个聚焦河南、辐射全国的名优特产,为广大农户、农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商家提供产供销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扬帆起航。该商城聚焦三农,旨在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社会经济发...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