йչ
当前位置:主页 > 聚焦 > 正文

副业变“主业” 坚持为市场供应更好的外科口罩

2020-02-10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月10日电 (刘卿)“N95”“试剂盒”“肺炎1号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本土医药企业异军突起,争分夺秒搞生产、忙研发,更有部分中小企业加入战“疫”大军,主动与疫区人民一起承担抗“疫”重责。

  “公司从只有一条生产外科口罩生产线,日产量3万只,到现在马上上线第四条生产线,日产量将达12万只,所有口罩都交由政府统一分配、销售。”1月20日(腊月二十六),原本已经放假的南京新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系公司50多名员工返厂,复工生产外科口罩。截至目前,该公司口罩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生产所得外科口罩100万只均已交由当地政府统一分配。

副业变“主业” 口罩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

  “公司业务主要是生产出口海外的牙科医疗器械,外科口罩是配套器械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南京新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华介绍,得知新冠肺炎疫情后,公司原本配套牙科医疗器械生产的外科口罩,一下子成了重头戏。“当时,公司只有一条外科口罩生产线,即使24小时不停工连轴转,每天产量也只有3万只。”李新华说。

  1月20日,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新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统计口罩原材料、库存、产能等情况,并建议工厂复工。公司积极响应号召,联系员工返厂复工。“除了家太远的员工确实回不来,公司60多名员工有50余人都返厂了。”李新华说,除原有工人外,南京市溧水开发区管委会还帮忙从当地招了一批工人,以保证生产。自此,生产车间早八晚五的作息时间变成了24小时不停工。

经理变“业务员” 解决原材料紧缺问题 严把质量关

  由于产量大,需求多,口罩生产原材料一下子紧张起来。为了保障生产,李新华每天上门拜访企业,为采购原材料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天的忙碌不仅确保了原材料供应,还将一条口罩生产线扩充到三条。李新华说,“公司马上上线第四条生产线,届时口罩日产量将达到12万只。”

  原本对外科口罩制作流程并不太了解的李新华,如今说起口罩的事如数家珍。李新华说,鼻梁条、耳挂、三层防护布等口罩原材料主要靠市场调节,影响标准化材料和生产的人为因素较少,外科口罩主要是测试口罩外层是否可以隔离血液、水等物质,一般过滤率均可达95%以上。

  李新华介绍,从复工之日起,企业生产的外科口罩就已不对外销售,而是将所有口罩统一交给南京医药这家国有控股企业的上市公司,由他们根据政府和市场要求统一分配、销售。

邻居变“亲人” 坚固战“役”决心

  “复工这些天,员工伙食比平时还好。”李新华说,因为正值春节假期,企业又在较为偏远的开发区,起初比较担心员工的后勤保障问题。

  李新华说,特别感谢政府和当地各界对公司的支持。溧水开发区管委会帮忙招工并提供办事通道,保证口罩生产线快速上线。同时,给员工们送来方便面,并提供相应补助;当地金融机构送来大米、水果等生活物资供给,保证了工厂食堂供应。

  “有了当地相关部门支持,员工也不敢松劲儿,严格把控质量关,新生产线生产出有颜色或形状瑕疵的口罩,坚决不外发,将质量检测最佳的口罩供给给市场。”李新华说,从年前到现在,员工们没放一天假,在这个战“疫”关键时期,每个人都想为疫区人民多生产一份“放心”。

编辑:侯敏

最近热门

  • 11月21日,由淋巴瘤之家及红棉肿瘤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淋巴瘤病友大会暨淋巴瘤之家十周年生日会在上海举行。数百名中国淋巴瘤患者、家属,以及40余位淋巴瘤领域医学专家、科普作家...
  • 2021 年 9 月 24 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百岁人生邬沧萍口述实录》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 中心举行。近百名专家学者、高校研究生及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老年...
  • 上海市松江区的国药康养泗泾照护中心养护院里,工作人员精心照顾长者。受访者供图 在北京市一家医养结合机构做了4年治疗师后,90后河北省女孩李阿花决定转行,告别自己服务了好几年的老人,离开自己热爱的康复专业。 另一边,山东省女孩张欣因无法帮失去自理能力的母亲找到一家价位适中、有专...

热点内容

更多>>